?孩子吃飯磨蹭,家長就和他比賽誰吃飯快,故意輸給他;孩子作業不認真,大人也和他比賽,看誰寫字更工整、漂亮,同樣也讓他幾招……越來越多的家長喜歡借助和孩子比賽,故意輸給他們,激發他們做事的動力和自信。然而,凡事都有一個度——
家長常故意輸給孩子孩子無法接受做“第二”
“以前兒子每次吃飯總是吃不了兩口,就這屋看看電視、那屋摸摸玩具,一頓飯得吃1個多小時。”為改掉兒子的壞毛病,劉女士沒少打罵他,可不管用。后來,朋友出了個主意——和孩子比賽,看誰吃飯快,故意輸給他。就這樣,劉女士哄著、騙著,兒子吃飯不再像以前那么磨蹭了。第一次嘗到甜頭,劉女士有點樂此不疲了,兒子穿衣服慢、畫畫不專心,她都和他比賽,并故意輸給他。這個方法幫兒子改掉了身上不少毛病,而且,兒子的自信心和求勝欲也越來越強。
可前段時間的一件小事讓劉女士對“故意輸給孩子”的做法產生了疑問。“他似乎接受不了成為‘第二’了,我一說誰表現好,他馬上反駁說‘我表現比他好,他不好’。”劉女士說,前陣子,幼兒園查視力,兒子兩眼都是1.0,她就說很多小朋友視力都是1.2~1.5,因為他們電視看得少,想趁此讓兒子少看電視??蓻]想到,兒子非說他的視力是1.0,別的小朋友都是0.8。她再堅持,他就大哭了。
從失敗中獲得自信和成功體驗一樣不可缺少
“賞識教育也好,自信教育也罷,有一定內在要求,并不是讓孩子在所有事情上都要取得成功。”清遠麥田心理專家說,成功比失敗次數多得多的人的確自我評價更積極,他們面臨新任務、選擇有挑戰性的事情時,勇氣和自信也更強。但是,從失敗經歷中獲得自信,和成功體驗一樣不可缺少。
“人一生中會遇到很多挫折,失敗后奮起的經驗越多,才能具備更多的對抗挫折的勇氣及應對挫折的技巧。”清遠麥田心理專家說,如果一個孩子只體驗成功,尤其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贏得成功,只會讓孩子自我優越感越來越強,一旦遭遇失敗更易逃避、退縮。還有一些家長選擇難易程度、時間要求完全不等的任務和孩子比賽,比如拿大人打掃全家衛生和孩子洗手帕做比賽,結果自然是孩子贏。然而,這樣容易獲得的成功不但會滋生孩子的自負、驕傲心理,特別是對小小孩來說,還可能使他尚未建立完善的時間觀念混亂。
當孩子失敗時不妨歸結為努力不夠
家長和孩子比賽的方式能夠很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。不過,家長不必一味求輸,關鍵看你如何幫孩子合理歸因。
“決定一件事情能否成功,主要取決于四方面:一、能力;二、努力;三、任務難度;四、運氣。在某一個時間段內,孩子自身的能力是很難迅速提升的,他所面臨的任務難度和運氣也是個人無法控制的,只有個人努力的多少是他自己能夠掌握的。”清遠麥田心理專家建議,當孩子比賽失敗時,不妨把他的失敗歸結為他的努力還不夠。
如此一來,孩子不會把失敗全歸咎于自己能力不足,否則很容易讓他喪失自信;他也不會把失敗的責任全推卸到任務難度大、運氣差等客觀條件上,這會消磨掉他提高、改正的動力,還可能助長他不負責任的態度。
相反,歸因為努力不夠最合適。努力不夠意味著他只需要再用點心思、花點工夫就能做到。這樣,他自然更有信心,也更有動力再次挑戰上次的失敗。
“失敗后,經過二次努力品嘗到的成功,不僅能讓孩子收獲更多的自信,也增強了他對抗挫折的經驗和挫折后奮起的勇氣。”但是,清遠麥田心理專家提醒家長,選擇和孩子比賽的項目一定要遵循自然規律,必須在孩子能力范圍內,萬不可拔苗助長,否則,孩子再努力也實現不了的事容易損耗自信。
孩子自信受挫,要先幫他調節情緒
和孩子比賽,只是家長調動孩子積極性的一個小方法,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比賽勝負并不重要,重要的讓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賽。清遠麥田心理專家說,如果孩子在這次比賽中的表現和他上次的比賽表現相比,有了哪怕一點小小的進步,家長也要適時表揚和鼓勵,這能激發他進一步努力。
此外,清遠麥田心理專家提醒,如果孩子真的因為比賽失敗而自信心嚴重受挫,家長的支持尤為重要。家長可以先教授、引導他們進行一些情緒調節,比如帶他們外出旅游、做運動,給他買一個喜歡的玩具、陪他聊天等;等他們情緒平復后,幫他分析、查找上次失敗的原因,并提供合理性、針對性的建議,以便孩子以后遇到同樣問題時,有勇氣和更高的能力去再次嘗試。
- 相關閱讀:
-
- 故意輸給孩子會使他輸不起